靠发论文保研 逆袭!从成绩不理想,到成功保研!他跨学科辅修,发表6篇SCI论文!
仲夏蝉鸣游子意,木棉花开毕业季。中国农业大学3533名全日制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及3020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征程。他们当中,有人潜心科研,有人热心志愿,有人“退伍不褪色”,有人敢闯会创……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植保202班本科生宋一泓便是其中一员。本科期间,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6篇,毕业论文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并取得了学术保研资格。
“科研力”拉满的他,究竟有什么秘诀?对宋一泓而言,大学四年为什么堪称一段从“学渣”到学霸的跨学科逆袭之旅?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青春奋斗故事。
勤学钻研,履践致远不停歇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源于清末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学校最早设置的7个行政系之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学院下设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和植物生物安全系3个系,拥有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4个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1个校级植物生物安全微专业。
学院强劲的综合实力筑起坚实的育人摇篮,宋一泓和同学们在植物保护的世界中尽情遨游。遗憾的是,大一期间,宋一泓的成绩并不理想,还遭遇了转专业失败的挫折。
想成为“植保专业里最懂计算机的,计算机专业里最懂植保的”的宋一泓坚信,无论在哪个专业都不会阻碍一个人学习喜欢的知识,坚定地踏上了辅修大数据专业之路。
时光如剑,将青春淬炼。为了努力奋斗在两个专业的交叉点上,在两个学院各科老师、多位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宋一泓不仅努力学习课程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将挑战杯”北京市银奖、AI 赋能大学计划训练营团队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昆虫微景观展示特等奖、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展示特等奖、本科生学术交流报告特等奖、团体特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市二等奖等奖项收入囊中。
从“迷茫”到“迷上”,宋一泓交叉融合做科研的想法日渐成熟。将主修植物保护和辅修大数据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技术为植保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他最终取得了耀眼成绩,发表SCI论文6篇,并获得学术保研资格,完成了对多样化学习和学术探索的一次全面展示。
一路星光,怀揣梦想再启航
繁重的学业和科研工作之余,宋一泓还积极尽己所能,将知识和热情带给更多人。
作为班长及学院分团委科创部部长,他不断为班级和学院的各项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宋一泓还踊跃投身志愿服务领域,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300小时;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奋力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宋一泓在清华大学博士公益团队发起的“计算机之美”项目中担任讲师,传播科技魅力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帮人的能量是无穷的。携手并肩、互学互助的寝室氛围,也是宋一泓在大学期间笃定前行的一大关键因素。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农大…… 宋一泓所在的358宿舍,实现了全员保研的佳绩。
晚间集体交流复盘、考试周互相提问抽背知识点、资源共享、难题共解……他们在长久的合作学习中积累经验,总结出“先会带动后会,实现共同学会”的方法,发挥所长、共同进步。
从植保到计算机的跨界学习,宋一泓克服了挫折,通过自我挑战与不懈学习,实现了从学业低谷到高峰的跃升。
如今,宋一泓已保研至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闫硕教授课题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奋勇前行,他正以最美的姿态迈向属于他的未来;用青春的激扬力量为人生的道路缀上最亮的星!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官微、中国农业大学招办官微、CAU植保青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