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报名 校赛启动!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来了!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教育部等多部委主办,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赛。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大赛组委会工作要求,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工作,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华南师范大学校赛及开展省赛团队选拔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学院)。组委会组建评审专家组,由历届国赛省赛校外资深评委、相关行业专家和往届国赛省赛获奖项目指导教师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评审、辅导与遴选。
二、大赛内容
(一)参赛对象
1.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在读和毕业5年以内(2019年以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岁(即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2.参赛形式。参赛选手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含项目负责人)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只能担任一个项目负责人,但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同时参加其他项目,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大赛的展示和答辩环节。
3.参赛平台。各参赛团队自参与大赛起(含院级赛)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在大赛指定报名系统内申报参赛。跨校组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须由我校学生或毕业生担任。
(二)赛道安排
1.高教主赛道。高教主赛道参赛项目要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 “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主赛道参赛项目报名时,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以大赛通知下发之前是否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为准),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下简称“红旅赛道”)。红旅赛道参赛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红旅赛道参赛项目报名时,根据项目性质、特点和阶段,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3.产业命题赛道。产业命题赛道旨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产业命题赛道采取揭榜答题方式比赛,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详见大赛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校赛产业命题赛道与主赛道、红旅赛道分开进行,以组委会通知为准。
(三)比赛方式
校赛设置院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
院级初赛由各学院自主举办,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由各学院自行决定。
校级复赛、决赛以赛道为单位分组评审,由学校组委会组织。校级复赛采用“商业计划书+网评PPT”方式进行评审;校级决赛采取项目现场公开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
(四)参赛选手和项目要求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大赛通知,各赛道、组别的参赛选手和项目条件如下:
三、奖项和奖励设置
(一)校赛奖项设置
校赛拟设金奖约20个、银奖约30个、铜奖约50个,优胜奖若干,设单位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根据大赛实际情况,学校组委会可根据大赛各赛道报名参赛项目数量和质量情况适当调整奖项数量。
(二)省赛、国赛追加奖励
1.参赛项目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国赛获得优秀成绩的,除获得省赛、国赛组委会奖励外,学校将根据《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办法(试行)》(华师〔2020〕130 号)按照所获最高级别奖项进行追加奖励。
2.我校教师指导参赛项目获得国赛银奖或以上的,学校将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端代表性成果奖励办法(试行)》进行追加奖励。指导学生获得其他奖项的教师,建议所在二级学院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三)非正式课程学时认定
大赛为学校本科非正式课程支持项目之一。参赛申报人(队长)以及成员符合课程认定条件的,可认定为修读“互联网+”竞赛系列非正式课程,获得6-18个(分别对应校赛、省赛、国赛)学习小时数,具体认定条件以创业学院课程通知为准。
四、赛程安排
本届大赛赛程安排如下,校赛具体流程和时间根据上级组委会通知可能进行一定的调整。
(一)宣传发动、培训辅导(4月30日至5月14日)
校院两级制定大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开展参赛培训和指导。
学校组委会将组建大赛宣讲培训讲师团,在四个校园和各学院分别举办大赛宣讲培训活动,包括赛事解读、商业计划书与网评PPT培训、路演展示与答辩等内容。
(二)院级报名、初赛(5月15日至5月22日)
1.各学院组织参赛团队通过“大赛报名系统”(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注册、创建项目和报名参赛,并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
大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4年5月15日。为确保大赛报名系统留有参赛报名记录,建议各学院报名截止时间不早报名系统开放之日。
注意1:佛山校区工学部、汕尾校区行知书院采取“组成学院独立核算推荐名额”方式分配复赛名额。为方便区分,请在系统报名时填写学院名称增加“工学部/行知书院”为前缀。
注意2:佛山校区工学部、汕尾校区行知书院的组成学院初赛及推荐晋级应在工学部、行知书院指导下进行。
(三)推荐名额核定与晋级校级复赛(5月27日前)
1.学校组委会拟于5月23日中午12点锁定并导出系统参赛数据,核定各学院系统中成功报名项目数,并公布各学院晋级复赛名额(含奖励名额)。
各学院参赛项目系统报名数统计以“本院(即系统中“所在院系”的学院全称)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项目数”为准。一名学生仅能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同一名学生可以同时是多个项目的队员。系统成功报名最低要求为团队含负责人在内满3人,并成功上传商业计划书。
各学院晋级至校级复赛名额计算规则和奖励政策如下:
(1)以系统中各学院成功报名项目数为准确定名额:学院报名项目数为5-10个的,晋级校级复赛名额为1个,项目数达到10个后,每增加10个项目,增加1个晋级名额。
(2)获得2023年大赛“优秀组织奖”的学院,增加晋级校级复赛名额1个。
2.各学院须在5月26日前,根据院级初赛成绩排名,结合复赛名额数量将推荐晋级校级复赛项目名单(附件1)提交至组委会。
注意:已通过双创营(种子营)考核获良好等级以上的项目直接晋级校级复赛,不占用各学院推荐名额数,无须列入学院推荐晋级名单。
3.各学院须在5月27日前将晋级复赛项目的参赛资料提交至组委会。
(三)校级复赛(6月上旬)
1.参加校级复赛项目由以下方式产生:
(1)各学院根据核定名额推荐晋级的项目;
(2)入选创新创业先锋训练营(种子营)并在考核获得良好及以上等级的项目;
(3)符合条件参加高教主赛道创业组、红旅赛道创业组的项目,须确定自身项目和选手均符合参赛条件的前提下,直接向组委会联系提交按复赛要求准备的复赛项目材料,不占用学院晋级名额。
2.校级复赛采用“商业计划书+网评PPT”评审方式进行,不设现场答辩环节。晋级复赛项目团队须将商业计划书、网评PPT于5月27日前上传至学校组委会指定系统,学校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集中评审,根据成绩排名择优选拔项目晋级校级决赛。校级复赛阶段将评选出部分铜奖、优胜奖获奖项目。
(四)校级决赛暨颁奖仪式(6月中旬)
校级决赛参考省级大赛现场评审标准,采取“项目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委根据项目展示汇报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分,评选出各赛道的金、银奖获奖项目。
(五)省赛项目选拔赛(省赛推荐截止日前)
参加本届省赛团队选拔的项目由以下方式产生:
(1)本届校赛中各赛道获金奖或银奖排名第一的项目;
(2)创新创业先锋训练营(冲锋营)轮训中获得良好以上评价等级的项目。
省赛项目团队选拔与学校省赛集训营合并进行,前期为训练营专家辅导打磨,轮训结束后,根据省赛组委会核定我校省赛晋级名额,通过“网评评分”+“综合评价”方式选拔出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项目。
五、其他事项
(一)大赛沟通联络平台
1.QQ群。为方便参赛选手交流组队,组委会组建了信息交流(含宣讲培训)唯一QQ群:,选手须实名加入。
(二)组委会执行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