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款通道维护 【世经研究】某银行“专精特新企业贷”解析
一、案例引入:大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9万多家,12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在引领创新、支撑经济稳步增长、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受宏观经济及国际环境不确定等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影响和制约创新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有待解决,如对民营经济仍有偏见:资金短缺、出口受阻、内需拉动不足普遍存在;一些企业疫情后销量和利润双下滑,创新“心动”难成“行动”,等等,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增活力、破难题,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案例梳理:某银行为“专精特新”量身定制“专精特新企业贷”
【产品背景】:“专精特新”企业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重要作用。为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某银行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推出的全新线上融资产品——“专精特新企业贷”,依托于测额、审批、提款全流程线上化,运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全新客户评价体系,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一)产品介绍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难点往往在于有技术、缺资金,某银行坚持以开放银行思维,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以“专精特新企业贷”为突破,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综合服务方案。
(二)产品要素
(三)产品应用
抢夺时间 光速解决融资难题
三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自主开发的垃圾分选资源利用技术和成套设备,申报专利60多项,在国内外30余个项目上转化运用。由于业务规模扩大,企业急需流动资金。适逢某银行推出“专精特新企业贷”,高度契合企业融资需求。因为是首次办理这项业务,为确保流程顺畅,某银行北京分行专门派出专业服务队,协助企业完成额度测试、线上审批、额度启用、在线提款全线上操作流程,很快,企业便成功提款400万元,高效、便捷的服务获得了企业高度认可。
切合需求 专注服务品质提升
高质量服务不仅体现在审批效率上,更体现在对于不同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规模化储能和节能测试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北京分行突破客户现有授信规模,给予客户综合授信3000万元,并于批复第二天完成授信额度的启用,当天就开立保函1767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综合方案 强化企业金融供给
以深圳市克洛诺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公司主营业务为纳米级、微米级直线电机运动平台,是半导体产业、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领域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并于2023年入选深圳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实地走访,深圳分行不仅敲定了对应融资方案,对其开通授信绿色通道,并一揽子提供了“专精特新贷”、资产池融资额度和低风险可循环额度。
(四)产品体系
某银行北京分行针对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制定了覆盖其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已有2家光大证券辅导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京分行获得授信;4家“专精特新”授信企业与光大理财成功签约优先认购股权合作协议。
(五)业务趋势
“光大速度”的实现依托于测额、审批、提款的全流程线上化,结合行内外数据,运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起的全新客户评价体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该评价体系模型自动审批,可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一口气解决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三、同业对比:部分银行“专精特新企业贷”服务业务梳理
由上述梳理可以看出,当前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已经吹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集结号”,根据目前公开信息,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服务,很多商业银行已发布相关产品,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服务网络巨大,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时深耕多类型信贷产品,并以信贷产品为依托,拓展其他相关业务,“专精特新”企业服务面最广。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网络相较于国有大行较少,为打出服务特色品牌营销客户,实施“商行+投行”战略,以集团经营和综合化经营为依托,大力发展传统信贷、并购、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股权直投、贸易金融、财富管理等业务,多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发信贷等特色产品,多与当地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客户。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多以信贷产品为主,且多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客户为主。
产品服务多元化。商业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创新研发了各种线上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包括“专精特新贷”“科创贷”“引航贷”等。担保方式上,主要采用知识产权质押、合作担保、股权质押等。贷款期限上,大多数产品期限未超过3年,少量产品期限为1年。产品类型上,除贷款产品,还包括特色票据、股债通等,特色产品均通过线上渠道推广和交易。同时,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除了进行传统信贷投放,还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债券承销、股债结合、认股权贷、融资租赁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业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便捷多元的融资服务。此外,商业银行也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除信贷以外的综合金融服务和增值服务,包括工资代发、理财、私人银行服务、股权投资、上市辅导与承销、资产托管、平台智库、撮合交易等一揽子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金融需求。
风险管控智能化。在事前准入环节,商业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差异化风险授信策略,在审批准入、授信额度、担保方式、责任减免和不良贷款容忍度方面实行更加有针对性的管理。在事中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环节,商业银行采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构建企业级智慧风险管理体系、风险预警系统等内部平台,通过风险数据集市对接工商、征信、专利等外部数据,精准了解企业客户的信用情况及风险状况,采用模型规则判断是否触发风险预警,进行客户风险画像。在事后风险处置和化解环节,开发风险资产管理、智能催收外呼等系统,针对预警客户实现资产尽调、业务内催、资保催收、委外催收、诉讼管理、核销收集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线上化,对不良客户账户资金实施实时监控和扣收。
机构人才专业化。为提升“专精特新”业务的系统性、专业性,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专项机构和团队建设,构建“总行有部门、分行有中心、支行有网点”的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前中后台集约化管理。一是在总行层面,建立跨条线、跨部门专业团队,设立科创金融二级部门,集中全行优势资源,负责全行行动方案的重大决策、事项协调和工作部署。二是在分行层面,比照总行成立专职经营管理团队和营销工作小组,成立科创服务中心,围绕属地“专精特新”客户,掌握市场热点、同业消息、客户需求等,制定营销方案。三是在支行层面,建立基础客户服务团队,在“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成立科技特色支行和网点,做深做实客户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大力培养具有科技和金融复合背景的人才,探索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逐步制定专项业务考核及晋升机制,激励全行重视科创金融业务。
四、案例拓展:商业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思考
(一)“专精特新”企业重要作用和现状
1、“专精特新”企业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持了稳中向好、持续恢复的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靠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科技—产业—金融的紧密融合。其中,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就是形成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畅通的基础型支撑和动力来源。如果说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长期向好,重要的条件是打破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制约,那么“双创”就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力量。“专精特新”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在“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关键细分领域作用巨大。除了发挥其扩大就业岗位、提升就业层级、改善社会就业环境的目的外,更重要目的是打造专业型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带动我国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因此,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业内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填补和疏通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链、供应链的连接断点和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韧性,既是国家产业安全问题,也是国家创新制度建设问题,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从2017年起至2023年3月,全国累计培育7万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包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七批“单项冠军”企业1187家、全国各地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万多家,此外,还有入库培育企业11万多家,形成了“金字塔”状的梯次培育路径。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已公示的89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在A股5121家上市公司中,有6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中沪深交易所617家,北交所66家),占比13.34%。在新三板挂牌6719家公司中,有67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10.01%。随着深化新三板改革和北交所的设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将有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诞生和孕育上市,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和金融需求特点
1、“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特点
“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轻工业、设备制造、化工制造、汽车制造、医药、金属冶炼与制造等)、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专业。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7月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130.3,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了36.9%和16.9%,上升势头显著。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言,根据数据分析结论,新三板、A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利润增速、研发强度和市场表现优势明显:一是企业利润增速快,新三板、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利润增速均值远高于全样本,持续跑赢大盘。二是研发强度大,2021年新三板和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于各自板块所处行业平均值,创新能力强。
2、“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有其显著的金融需求特点。一是企业贷款主要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长期资金需求量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主要是支付货款和工资薪金(在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中占比高)、房租水电等日常经营流动性支出。由于“专精特新”企业准入需要一定门槛,大多处于初创和成长期,在原材料采购、研发支出、改造升级、投资并购等方面具有长期资金需求。二是企业自身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但行业及企业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需要专业金融顾问。“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普遍学历较高,专业技能强,但是普遍对金融工具缺少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发挥杠杆作用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企业需要获得有针对性的金融顾问服务。三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较多,但仍然无法通过专利技术满足其融资需求。不管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是知识产权证券化,当前通过知识产权融资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障碍,“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匹配轻资产、高成长发展特点的金融融资产品,让“知产”变“资产”。
(三)商业银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难点
1、信息闭塞下的服务难
“专精特新”企业涉及行业分布广、细分领域多、主营赛道新,多涉及前沿科技领域,工艺较为复杂,技术更新快,企业核心技术专业化程度高,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对接尚不充分,缺乏统一权威的信息平台,在获取关键数据方面存在困难。对“专精特新”所属产业领域的信息掌握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在研判企业的技术和模式上还存在不足,对其成果后续应用场景的判定也存在认知壁垒。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研发专属产品及新型业务模式上受到诸多限制,产品期限普遍较短,新型业务模式推进缓慢。
2、客户特性下的风控难
“专精特新”企业多为轻资产科技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仍处在初创期,企业财务数据连续性不足,公司财务报表较多是非审计报表,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够全面,自身在管理、财务制度方面也存在短板。特别是一些初创期企业,技术路径不够清晰,存在市场不够明确、产品不够成熟、利润不够稳定的问题。商业银行无法对技术市场前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产品迭代速度和企业未来发展作出准确判断,对企业风险的研判能力不足,较难控制业务相关风险。这也导致银行争相布局数据完整、治理完善的成熟期企业,对于此类初创企业因“看不懂”而不敢贷,多持观望态度。
3、标准欠缺下的信贷难
“专精特新”企业一般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品,但受不同行业、特定场景、交易价格差别或有价无市、配套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方法,市场上也缺乏能够作出客观、具有公信力评价的组织和交易平台。由于押品存在不易估值、估值偏低、评估费用高、评估流程长等问题,该类资产的定价、流通、处置变现困难,流转不易。商业银行一般仅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辅助担保方式,相关信贷产品与企业实际需求契合度低。
4、人才匮乏下的突破难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一支懂产业、懂政策、懂资本的综合化人才团队。目前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往往缺乏科技行业学历背景和专业积累,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和市场知识储备相对有限。相比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银行在人才建设方面较难迅速响应科创企业的需求,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时,差异化考核、专项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导致营销部门拓展业务的动力不足。
五、业务指引:商业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思路和策略
培育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特点较为鲜明,如阶段性特征强、需求集中、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等。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在研发阶段、产品量产及扩产阶段融资需求相对较大,企业的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支付工资、项目建设、购置设备等方面。针对以上特点,建议商业银行通过创新综合金融服务全方位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优选成长型企业
随着“专精特新”公司不断扩容以及竞争不断加剧,公司经营表现逐步分化,未来公司成长性分化或愈发明显。建议基于公司市场份额及行业特征,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研发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行业地位等角度优选成长型“专精特新”标的,国家层面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指标,亦可以作为评估“专精特新”标的成长性参考。归纳总结成长性优质“专精特新”企业画像,优选支持国产替代企业,聚焦补链强链,进一步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二)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评级授信模型
建议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时,探索重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评价标准,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评级授信模型,提高客户风险管理能力。针对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及专精特新的特点,可考虑加强中小企业技术优势、市场成长前景、中长期盈利能力、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评判,为“专精特新”企业实行差异化优惠利率,开通办理“绿色通道”。
(三)进一步拓展丰富融资模式
完善对未上市企业股权质押融资服务,以及推动投贷联动服务模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上市前融资相对困难,商业银行股权投资部门可以优选“专精特新”公司开展股权质押融资服务。同时,也可加强跟投跟贷、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即加强与知名风投机构VC/PE合作,跟投VC/PE或者VC/PE投资后跟贷,从而降低信贷评估风险。
(四)设立“专精特新”专项基金
研究通过设立“专精特新”专项基金,或者参与组合式基金等方式,加强对“专精特新”股权直接投资。同时,积极探索以产业链为立足点、以资金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以产业链反哺资金链的模式,形成科技、金融、产业三链融合的服务新模式,加强直接股权投资。
(五)拓宽银政合作渠道
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力度,筛选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形成客户名单制管理。定期与当地金融委员会、招商局等举办金融知识培训、法律培训及定向扶持活动,形成较为深入的沟通合作,搭建银企对接“零距离”平台,重点培育优质潜力企业。
(六)创新四位一体综合金融服务
结合不同发展时期的“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针对性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对于成长初期企业,可加大对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支持力度;对于正谋求上市的企业,可侧重为其推荐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提供专业顾问服务;对于已上市的成熟期企业,可聚焦为其提供专属公司理财产品、投资顾问、汇率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