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网络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文学排行榜:“90后”作家的一种生存方式
文学的评价角度多样,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文学排行榜却从未在文坛和读者的视野中消失。作家们对文学排行榜态度不一:知名作家前辈们普遍态度平和,对多数排行榜不置可否;“90后”新生代作家不仅重视排行榜,还积极投入排行榜的评选工作中。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90后”作家的身份建构,成为他们在文坛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文学排行榜也成为研究“90后”作家的一个重要角度。
一、文学排行榜:“90后”作家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近十年来,“90后”作家愈发频繁地登上各类排行榜。这些排行榜根据评选范围和规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面向所有作家、作品的排行榜,评选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第二类是为青年作家设立的排行榜,评选年龄限制在35岁或40岁;第三类是专门面向“90后”作家的排行榜,这类排行榜种类更多,但权威性不及前两种。“90后”作家在三类排行榜中表现各异,反映出这一代青年作家真实的生存状态。
在第一类,即面向所有作家作品的排行榜中,只有少数几位“90后”作家上榜。以《收获》杂志针对纯文学设立的“收获文学榜”为例,2016—2020年五届评选共有141位作家的170部作品上榜,“90后”作家中仅有王占黑的《小花旦的故事》登上2018年中篇小说榜,排名第5,《去大润发》登上2020年短篇小说榜,排名第8;陈春成的《音乐家》、丁颜的《有粮之家》登上2019年中篇小说榜,分别排在第8、9位,“90后”作品仅占上榜作品的2.35%。同样,在中国小说学会针对小说创作设立的“年度小说排行榜”中,2015年—2020年的六届评选(统计不包含新增的网络小说排行榜)中共有156部作品入选。“90后”作家中,2018年王占黑的《小花旦的故事》在中篇小说榜位列第10,慢先生的《魔王》在短篇小说榜位列第3;2019年李司平的《猪嗷嗷叫》在中篇小说榜位列第9,渡澜的《昧火》和修新羽的《城北急救中》在短篇小说榜分别位列第6、7位;2020年杨知寒的《大寺终年无雪》在短篇小说榜位列第6位,“90后”作家上榜比例不足榜单的4%。上榜作品少,排名多数靠后,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90后”作家在以上榜单中的惨淡表现反映出他们在文坛的真实处境——他们的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方面尚未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但文坛对“90后”作家较为关注,充分肯定上榜的“90后”作家作品,并对他们寄予期望。
在第二类青年作家排行榜中,“90后”作家的表现被前辈“80后”压制。以2019年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位最具影响力‘80后’‘90后’作家”排行榜为例,共有25位“90后”作家上榜,占比35.71%,远低于“80后”作家。值得注意的是,这25位作家中有19位以写作青春畅销书为主。联系排行榜设立宗旨——社会影响力,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90后”作家青春畅销书创作的社会影响远大于纯文学。这与时代文化氛围有关,也反映出目前社会对“90后”文学创作的整体印象。
前两类文学排行榜的不佳表现,一定程度上催生出了专为“90后”作家设立的排行榜。目前分量最重的“90后”作家排行榜是“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2013—2020年共有336人次、134位作家上榜。这些作家中,出生于1990—1995年的共118位,占比88.06%,可见“95前”是“90后”作家绝对的中坚力量,这从侧面反映出生活阅历与创作经验的重要性。从创作类型来看,上榜的134位“90后”作家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一是53位主要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作家,二是45位青春文学作家,三是12位靠媒体效应走红的畅销书作家,四是14位网络文学签约驻站作家,五是10位专事推理、悬疑等类型文学的作家(详见图1)。
图1
由图1可看出,从事纯文学创作的“90后”作家在“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2013—2020年近八届榜单中人数最多,这与“70位最具影响力‘80后’‘90后’作家”排行榜中“90后”纯文学作家鲜有上榜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可见,虽然“90后”作家纯文学创作的社会影响力平平,但无论是作家群体内部,还是关注“90后”作家的作协、媒体和写作平台,都很重视纯文学创作。对八届登上“90后”作家排行榜的作家进行历时性考察,会发现纯文学作家的数量逐年增多:2013—2015年不足10位,2016、2017年达到19位,2018年有23位,2019年增加至30位,2020年则有35位(详见图2)。
图2
纯文学作家上榜人数逐年递增可以说明三方面问题:首先,“90后”作家主要以青春文学登上文坛,纯文学无论是创作质量还是受重视程度都略低一些;其次,对比青春文学,纯文学对作家的成熟度要求更高,“90后”作家经过长时间锤炼和积累才能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与认可;第三,“90后”作家已逐步褪去校园作家、青春作家的底色,严肃的纯文学创作成为外界认识和评价他们的重要方面,这促使越来越多的“90后”作家以纯文学创作的成就确立作家身份。
从上述三类与“90后”作家相关的文学排行榜的考察中可以看出,“90后”作家目前仍处于文坛边缘位置,这与主流文学界看重纯文学创作而“90后”作家的纯文学创作尚处于成长期有密切关系。专为“90后”作家设立的排行榜长期存在,反映出青年作家重视排行榜,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学圈。[1]近年来纯文学作家登上“90后”作家排行榜的人数明显增加,说明“90后”作家虽然有自己的小圈子,但价值取向与主流保持一致。随着成长蜕变,纯文学创作必将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方向。
二、网络排行榜对“90后”作家的导引与分流
从“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的主办方构成来看,有中国作家协会这样持纯文学态度的团体,还有腾讯、网易等媒体,也有“起点中文”“红袖添香”等网络文学平台。主办方的性质影响排行榜的目标和指向。透过排行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媒介对“90后”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从整体上看,传统文学刊物对“90后”文学的贡献率最高,而网络媒介因其丰富性,一方面是对传统刊物的补充,一方面将部分“90后”作家引向网络文学创作。
传统文学刊物是主流文坛的重要阵地。对“90后”作家来说,在知名刊物发表作品代表着对作家身份的认可。[2]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文学期刊纷纷为青年作家设立专栏:2013年《西湖》设立《新锐》专栏,《芙蓉》设立《新人》专栏;2016年《长江文艺》设立《青春季》;2017年《时代文学》设立《95后新势力》栏目;2018年《山花》设立《开端季》专栏、《收获》有了《青年作家小说专辑》;2019年《芙蓉》设立《“90后”小说小辑》,《花城》设立《青年作家小辑》,《中华文学选刊》开办了《锋锐》专栏。
对于文学刊物为“90后”新人作家设立专栏,评论界一直存在互相对立的两种声音。肯定者认为,这种做法整合了“90后”优秀文学资源,使佼佼者获得更多成长资源。否定者则认为,在刊物专栏发表作品不等于能在文坛立足,专栏引导“90后”作家按照刊物旨趣创作,容易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将他们从文坛大环境独立出去。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文学刊物对“90后”作家进入排行榜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登上“收获文学榜”的四部“90后”作品,有三部来自传统文学刊物(王占黑《小花旦的故事》发表于《山西文学》、《去大润发》发表于《花城》;丁颜《有粮之家》发表于《花城》);登上“年度小说排行榜”的六部“90后”作品全部来自传统文学刊物(王占黑《小花旦的故事》发表于《山西文学》、慢先生《魔王》发表于《花城》,李司平《猪嗷嗷叫》发表于《中国作家》,渡澜《昧火》发表于《人民文学》,修新羽《城北急救中》发表于《花城》,杨知寒《大寺终年无雪》发表于《山花》)。刊物成为“90后”作家入选高规格文学排行榜的主要途径,经过刊物筛选、培养出来的一批青年作家,成为“90后”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传统文学刊物成为“90后”作家进入文学排行榜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3]2019年《中华文学选刊》针对青年作家展开调研,在关于作品发表渠道的问题上,43位“90后”作家中有11位选择主要把作品发表在传统纸媒上,1人基本只在网络上进行写作,其余31人都同时通过网络和传统纸媒发表作品。而参与调研的52位“80后”作家中,37人明确表示主要在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只有17人同时利用网络媒介和传统纸媒。[4]数据的差异反映出“90后”作家对网络平台的重视。
在网络媒介中,占据最多市场份额和具有最大社会影响力的是各种大型文学网站。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吸引大量“90后”作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创作[5]: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双年奖”排行榜中,疯丢子等3位“90后”作家上榜;同年发布的“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签约晋江文学城的上榜;“橙瓜网络文学排行榜”中有会说话的肘子、我会修空调和拓跋流云等“90后”作家上榜。会说话的肘子在知乎这样回答网友提问的“写一部网文的正确步骤”:“先有一个极度想写的结局,然后为它配上几百万字的过程”。我会修空调在起点中文连载《我有一座冒险屋》,字数达到307万;拓跋流云截至2019年连载总字数就已经超过1000万。网络文学最直观的特征就是篇幅长,这三位“90后”网络作家践行着字数为先的创作原则。
字数意味着更新速度。晋江文学城设有新晋作者榜、勤奋指数榜、读者栽培榜等榜单;起点中文网设有新人榜、更新榜、新增粉丝榜等。这些排行榜的核心指标是提高作者的更新速度,抢占读者流量,赢得市场份额。登上网络文学榜单凭借的是读者的认可,作者获得的不仅是肯定和荣誉,更是直接的经济利益。“90后”网络作家积极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在创作中接受并适应了文学网站的传播模式和审美标准。
与这些网络文学站点不同,部分坚持纯文学写作的网络平台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以豆瓣阅读为例,其内部排行榜规定,字数在8万字以上的作品即可算作长篇小说,这显然与网络作品动辄百万字大为不同,更符合线下小说的体裁规范。而且豆瓣阅读对作者的更新没有强制要求,登上“长篇连载榜”的“90后”作家木一杨柳在连载《自己买房的女人》时,作品有时每日更新,有时隔日更新,甚至在2019年6月18日—2020年3月10日之间出现近9个月的断更,这样的作品是几乎不可能登上其他以更新速度为指标的网络文学站点的榜单的。
2005年上线的豆瓣,2013年开始运行的知乎和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大搜索引擎开辟的写作专栏……这些坚持了纯文学路线的平台积极向线下刊物的审美靠拢,引导青年作者走入主流文学圈,实现了网络媒介对“90后”作家的导引和培育作用。
虽然文学刊物仍是“90后”作家被主流文学界认可的重要途径,但因为文化环境的变化,网络媒介对“90后”作家的影响已充分显露。陈春成在豆瓣发布的《音乐家》登上“收获文学榜”,说明纯文学网站成为培养并引导青年作家进入主流文坛的重要平台。2019年以来,“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在原有基础上设立了网络小说榜单,意味着文坛对网络文学的接纳,也意味着流量和市场正式成为文学经典化的又一衡量标准。这势必会吸引更多的“90后”作家利用网络进行创作,网络平台对“90后”作家的分流也将越发明显。
三、文学排行榜:“90后”作家的“明星”之路
今天的文学排行榜,除个别基于纯文学审美外,多数都有明确的宣传目的,以文学之名,行经济之实。“90后”作家重视并积极参与排行榜,客观上使他们较多地参与到文学市场中。毫不夸张地说,文学排行榜成就了很多“90后”作家的“明星梦”。
“90后”作家上榜较多的排行榜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网络文学网站按照题材类型设立的排行榜。这类榜单通过某一时期内作品产出引发的网络热度排名对驻站作家作品进行推荐,实现文学作品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二是图书网站根据一定时期销售情况设立的文学畅销榜。这类榜单以销量为宣传武器,向读者推销图书。三是效仿商界做法,以收入水平决定作家名次的排行榜。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作家富豪榜”。该榜单通过“发行量×定价×版税率”的计算方式,按照一年中的版税收入对作家进行排名。这种排行榜中,作家成为财富明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类排行榜有一个共同点,都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最终指向。我们可以说这些排行榜偏离了文学本身,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榜单将文学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让文学继续被人们所关注。
早在2014年“90后”作家就开始登上“作家富豪榜”,截至2018年已有10位作家上榜,张皓宸、李尚龙、卢思浩、苑子文、苑子豪5位作家更是上榜3次以上。这些“90后”畅销书作家在“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也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且排名颇高,这说明“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在根本指向和评选方式上都与“作家富豪榜”有相近之处。
以2016年和2017年为例,“作家富豪榜”评选总分为100分,当年版税收入占50分,市场占有率12分,作品发表量10分,文学贡献10分,粉丝量8分,媒体报道6分,文学活动4分。可见市场与收益的权重在此榜单的评选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社会影响,最后才是文学贡献,排行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属性显而易见。登上榜单的56位青春文学作家和畅销书作家往往有多重身份,既是青年作家,也是演员、歌手或电台主持人。56人中有22人微博粉丝数在10万以上,8人粉丝过百万。他们借助粉丝效应推动作品销售,成为读者和文化市场的双料明星,是排行榜中十分显眼的存在。多数读者参照这份榜单进行阅读,很容易将“90后”作家等同于青春文学畅销书作家,进而形成对作家群体的同质化印象。
排行榜不仅会干预读者的选择和判断,而且会通过市场和出版商的认可对“90后”作家产生影响。2015年张皓宸出版《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以12个温情故事向读者传递爱和正能量。该书市场反响热烈,张皓宸借此成为2015年“当当网青春文学排行榜”年度冠军,进入“开卷畅销书(虚构类)排行榜”前十名,作家本人也荣登2016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榜首。张皓宸的成功引起其他“90后”作家的效仿:吴大伟的《这世界,缺你不可》用14个小故事记录年轻人的青春与奋斗;苑子文、苑子豪兄弟合著《穿越人海拥抱你》,用12个晚安故事鼓励备受挫折的人们努力前进。“青春治愈”“励志成长”成为上述作品共同的上架标签,而这些作品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吴大伟、李尚龙等作家纷纷进入年度“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可见,排行榜为年轻作家聚拢读者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借鉴效仿的榜样。借助排行榜,部分“90后”作家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成为“明星”作家。
总 结
文学排行榜从未在文坛消失,每个阶段都会有文学审美以外的不同因素掺杂到排行榜的评选机制中。“90后”作家在各类文学排行榜中的状态一方面反映出他们渴望获得认可但又在主流文坛处境边缘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类排行榜的评选实现了对他们的导引和分流,将走纯文学道路的佼佼者推向文坛中央,将走畅销文学道路的热衷者塑造成文学“明星”。可以说,文学排行榜已经成为“90后”作家的一种生存方式。
注释:
[1]金定海:《表达与被表达——“90后”代际话语权的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2]金鑫、郭颖欣:《“抱团取暖”的背后——“90后”作家述论》,《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第3期。
[3]谢尚发:《一代人的“文学出场”——创作谈里的“90后”作家及其文学观念》,《长江文艺评论》2019年第4期。
[4]《新青年,新文学:当代青年作家问卷调查(下)》,《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第6期。
[5]徐妍:《“90后”写作:以回归纯文学传统的方式低调出发》,《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22期。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田也,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本文刊发于《创作评谭》2022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
编校:陈论水
审定:陈蔚文